開門見山地說,氯化鉀漲價是在預期之中,并不算事出反常,蛇年還只是剛開始,這氯化鉀的的確確是靠真本事成功化蛟,后期也或許還能再躍成龍!
元旦的時候筆者就說過,氯化鉀基本面已逐漸從偏空轉向偏多,因為進口量雖多,但是可售貨量反倒不如以往,說明了消費實實在在的增加,以及短期內貨源可能的緊張,這種局面下,除非消費明顯降級,或者國儲暫緩增量抑或臨時放量,再者就是能保證持續的大量的進口,否則氯化鉀漲價的可能性就很大,所以想拿貨就要趁早。
春節假期前就有人問過筆者,氯化鉀逆勢漲價難道不怕被政策"照顧"嗎?我的答復是:漲才是順勢,跌才是逆勢,按照市場正常發展,可售貨源少而春季市場將至,自給率較低而新成本趨漲,眼下的價格就算是已經不低了,但應該仍有一定的上行空間,多了不說,一百兩百還是可以有的。節前港口62%白鉀、60%大紅顆粒鉀的均價約2700元/噸左右,現如今新價格已在2800-2900元/噸。
回憶這些不是在吹噓,而只是在鋪墊。因為,下面我要轉折了……先說好哈,請不要說我是葉公好龍,本來看漲,現在真漲了怎么還又"矯情"上了。當時我就說過:把歷史經驗和當下國內外局面結合起來,港口進口鉀的價格只要不突破3000元/噸大關應該是不太可能被政策"關照"的,然而這種風險該規避還是盡量規避一下比較好,小心駛得萬年船,溫水煮青蛙似的漲勢才更適合后面的氯化鉀。初八開工大吉,筆者還寫了《尿素落二銨砸,鉀肥不飄就不怕》。
可是,雖然還沒到3000元/噸,但它已經有點飄了!所以也算不上是轉折吧,按照目前的局面想轉折估計著也是有點費勁的,我只是想給大家適當地提個醒吧。
眼下氯化鉀上漲的核心理由是可售貨源少。港存只有280萬噸左右,去年同期是390萬噸左右,且不僅如此,若除去國儲數量,目前可售的數量已經極低。但是這并非無解,一來280萬噸的數字同比雖然大減,但那只是因為去年同期太多,在前年、大前年和大大前年,同期的港存只有250-260萬噸。至于國儲,這東西難道不是可以臨時調整的么?它存在的目的和意義在于什么呢?其實這里只是怕兩個問題,這也是涉及到氯化鉀上漲的持續動力的問題,咱們下面再接著說。
氯化鉀漲勢能否持續,除去政策面這一不確定性因素以外,單純從市場自己的角度來看,主要還要看進口量和需求。雖然港存總量同前些年同期比也并不算少,但畢竟近兩年氯化鉀的消費量上來了,從1400-1600萬噸的常規數值大增到了1800萬噸以上,如此一來到底多少的港存算是安全的,并不是太好判定,而且這個本就是動態的,后續的進口量、需求會隨時改變這個數值。近期關于進口量可能減少、國際可能漲速加快的負面新聞不少,結合起來,使得價格不斷拉漲這并不奇怪。可是,畢竟進口數量是暫不確定的東西,而且需求是否會減弱呢?這一點其實是有可能的:一來,氯化鉀已經不再是前期單養分價格最低的那個香餑餑了,二來,下游經過了產能擴張,或許就要到了拼刺刀的時刻,三來,糧食安全的嚴峻局面較前幾年也已稍有減輕,所以需求的膨脹期有可能就要過去了。所以即便是沒有政策面壓力,僅靠市場自身調節,氯化鉀過度漲價后再回歸理性可能也只是時間上會慢些而已。
農戶們種植積極性的問題并未得到完全的好轉,下游硫酸鉀、硝酸鉀和復合肥的行情也全都跟不上氯化鉀漲的速度;而且也不能光看到國際上的減量威脅,就忘了還有新增產能將陸續投放;眼下國內市場的價格折合進口價格已經超過了330美元/噸,在主要的對比市場來看,已經可以說是妥妥的高價了,大合同還談不談了?
尿素暴跌也沒恢復出口,磷銨虧本也得一降再降,兩千二三的成本賣到兩千八九的氯化鉀,難道就能一直逍遙"法"外?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不知道現在轉為低調是否還來得及,總之再往后的風險系數恐怕會大大增加;也不知道筆者的善意提醒是不是有點多余,或許漲勢比大家所有人想象的還要更持久,未來這份提醒反倒被大家詬病。我只能傻傻地說:保供穩價,廠商有責,分析師亦有責。
本網分析及行情數據中如有您想深入了解的部分,可致電咨詢熱線0451-88001128。想要了解更多的化肥行情信息,請持續關注中肥網的官方網站(m.whjmrh.com)、手機APP(m.whjmrh.com/app)、微信公眾平臺(fert-cn)與分析師一對一交流,精彩內容不容錯過!(中肥網 作者阿杜/審稿車艷紅)
特別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