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國儲鉀肥投放沒幾天后氯化鉀就又反彈了,一如大合同剛簽訂的那幾天。反彈后的價格還沒有完全回到前期高位,但是最近漲聲正在漸漸增強,在保供穩價大旗下高價氯化鉀已宛如一個打不死的小強。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情況。
首先,貨源偏緊是事實,這是看漲的理由。港存已經從年初的250多萬噸掉到了210萬噸左右,這還是在疫情導致物流不暢,不少訂單暫時無法執行的情況下,與此同時青海國產鉀廠家的庫存也正在被迅速消耗,所以盡管氯化鉀需求不旺盛,但是賣方也并沒有迫切的銷售壓力。更何況,國際氯化鉀價格已漲至900-1200美元/噸,而國內高端價格只是剛過700美元/噸,且白俄羅斯、俄羅斯的貨源到底能到多少、什么價格、什么時候……這些都還不確定,所以賣方惜售也是情理之中。
其次,賭漲失敗的代價很小,這是炒漲的理由。微觀來看,氯化鉀50%以上依賴進口,目前貨源還偏緊,而國際價格又遠高于國內;宏觀來看,全球通脹持續,俄烏沖突又平添了許多變數,國內經濟形勢壓力較大,剛剛的降準已釋放了明顯的穩增長信號。所以氯化鉀跌價的可能性有限,即便是跌了其空間也會有限。一方面賣方手中貨源并不多,另一方面前期多已大賺,所以賭對了后面就是繼續盛宴,賭錯了也只是攤手一笑即可。這種情況下,當然就會時不時地加上一把火了。
據了解,近日市場盛傳邊貿方面俄方新的月度合同報價大漲至700美元/噸以上,還有港口有大貿易商在回購低價氯化鉀,甚至說馬上鹽湖公司將再次上調價格……這些傳聞,真真假假暫且不說,確實是有人在燒火,也有人在添火,但又的的確確是從客觀現實出發的,這兩三年氯化鉀漲價一直玩的都是"陽謀"。
筆者也承認,就客觀規律而言氯化鉀再"漲"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題目的后半句筆者用的是"淋"而不是"潑"。本著再小的冷水也是冷水,以及對保供穩價無比虔誠的心,咱們繼續嘮叨嘮叨,希望大佬們在漲價的路上盡量克制克制自己的洪荒之力。
首先,政策面仍有壓力。糧價穩定的大基調若不變,保供穩價就不會只是春季肥市的目標。即便大經濟環境再怎么求上,也總要有所犧牲。更不要說什么"不管了"、"放松了"之類的話,那只是因為還沒有出事。全球都在緊張,憑什么我們放松?
其次,需求面壓力不容忽視。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的一篇文章里提到了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由于當前
化肥價格處于高位,且農民惜售糧食,資金回籠延長,購肥資金有限,據測算一畝地
化肥投入同比上漲40至50元以上,但一畝地產糧收入同比增加不足20元(按畝產800公斤算),農民投入積極性有所下降,農民用肥量呈下降趨勢。事實已經證明,目前下游的復合肥、硫酸鉀等肥種有不少生產廠家都已經"躺平",后期的態度是能做就做,不能做就停,如此一來對氯化鉀的需求會減多少呢?
最后,供應面也不是沒有壓力。一方面,一漲價就擴產這不只是我國的專利,在全球大體都是這樣的,但另一方面俄羅斯、白俄羅斯的出口被限制究竟會到何時這個很難說,尤其是不管多難,畢竟還不能排除我國繼續進口的可能,后面淡季有兩三個月的時間,足夠我們去做些什么。另外,庫存轉移也需要注意,港存、青海庫存是不多了,但社會庫存應該是增長了。
綜上,氯化鉀看漲是看漲,但是給我們去有所作為的時間還有。擺在面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想辦法對接上俄羅斯、白俄羅斯的進口。越快越完美,則后期氯化鉀價格就很難再掀起什么大的風浪,越晚或者說做不到,那么未來氯化鉀價格會漲到多少呢?不管怎么說,糧食安全決不能放松,這一直比疫情防控更重要。
想隨時隨地及時把握詳細而準確的鉀肥等
化肥行情及相關信息,了解肥料市場走勢,請持續關注中國
化肥網(官網:m.whjmrh.com或手機APP:m.whjmrh.com/app或微信公眾平臺:fert-cn)。本網分析及行情數據中如有您想深入了解的部分,可致電咨詢熱線0451-88001128,成為中肥會員,享受更多特權!(中國
化肥網 作者阿杜/審稿車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