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鉀超跌后的反彈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它快馬加鞭一路奔三,并且依然惜售、還要炒漲,很多人早已恨恨地抱怨著"欲使其滅亡,必先令其瘋狂"。近日氯化鉀漲不動了,甚至局部價格已有些松動,難道這是大家的"詛咒"應驗了嗎?恐怕不是!
7月中旬氯化鉀價格企穩,下旬正式開始反彈,然后到8月底此輪漲勢算是暫時告一段落。在此期間,港口62%白鉀從2300-2350元/噸漲到了2950-3000元/噸,60%大紅顆粒從2600-2650元/噸漲到3000-3100元/噸,邊貿62%白鉀從2150-2200元/噸漲至2850-2900元/噸,國產60%鉀到站價從2250-2300元/噸漲至2660-2800元/噸,漲價空間400-700元/噸,漲幅約兩到三成。
按照匯率7.3計算,大合同307美元/噸對應的港口62%白鉀的表觀成本約2600元/噸。看似漲了不少,賺的其實不多:一來前面超跌,已經虧損,而在此前更是巨虧(590美元/噸的大合同貨物對應成本四千多);最大毛利率才十多個點(單指進口鉀),不到尿素的一半,而單養分價格來看,前者約48元,后者高達54元。
那為什么氯化鉀大漲一下就這么拉仇恨呢?首先感性點說,一是絕大部分人都沒有踩到低價的點兒上,錯失了機會,有那么一點點惱羞成怒,二是氯化鉀進口的大合同成本非常透明,而尿素、磷銨也包括國產鉀等,這些生產成本是不那么透明的,所以進口鉀容易成為眾矢之的。其次理性點說,盡管氯化鉀曾嚴重虧損,但是前面幾乎整個行業都繼續看空它,這肯定不是胡亂為之的,而從反彈到不斷炒漲,自始至終供大于求的基本面一直并未改變,氯化鉀漲價有客觀因素,但人為"硬"炒的因素至少要占一半以上。
海關8月份的進出口快報剛剛公布,據測算1-8月份氯化鉀進口總量或可達到700萬噸左右,而在7月份的進口國別數據中可以看出307美元/噸的大合同普遍已在執行,且國際氯化鉀價格雖然也有所反彈,但是幅度有限,目前與我國價格基本相當,所以后期進口大幅減量的可能性并不大,2023年度總進口量有望創歷史新高;目前港存氯化鉀總量高達290-300萬噸,其中保稅貨源的數量較前期已經明顯減少,說明通關速度明顯加快;國產鉀上半年產量有所減少,但是青海地區庫存總量尚較可觀,下半年產量會有保供穩價任務的加持。所以,市場才有供大于求預期,才有明年大合同有可能繼續降價的預期。
(插播一段小憤青語錄:雖然市場肯定是存在變數,但是沒有重大意外這個基本面是不會變的,再考慮到近年價格大漲后國際產能的增長,所以我們再談判的籌碼應該是相當豐厚的,而非有些不負責任的媒體和作者所說的什么"307美元的大合同鉀肥價格是否還能維持下去",就算拋開行情走勢不說,未談判先泄氣,這是作為一個中國人你們該干的事嗎?)
因此,筆者認為最近氯化鉀的強勢反彈并非"無腦的導致滅亡的瘋狂",而是"明知要滅亡而故意的瘋狂"。如果站在客觀理性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氯化鉀的反彈是一場漂亮的背水一戰,即便可能改變不了最后的結局,但毫無疑問它已經可以宣告成功了!希望在這一次起伏之中,我們和下游也能學到點什么有價值的東西。
就后期行情而言,沒有重大意外的話氯化鉀再大漲是不太可能了,但是大落也不會那么快。畢竟還在秋季市場,畢竟貨源分布并不太平衡,畢竟大環境錯綜復雜,幸運的話氯化鉀價格還是有望保持基本穩定的,或者只是小落,而這對于真正的保供穩價其實是有益的。
本網分析及行情數據中如有您想深入了解的部分,可致電咨詢熱線0451-88001128。想要了解更多的
化肥行情信息,請持續關注中肥網的官方網站(m.whjmrh.com)、手機APP(m.whjmrh.com/app)、微信公眾平臺(fert-cn)與分析師一對一交流,精彩內容不容錯過!(中肥網 作者阿杜/審稿車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