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進口氯化鉀價格區間漲至4900-5300元/噸左右,去年同期價格約2350-2600元/噸,也就是說現在的價格同比翻了一番還要多一點。這一輪大漲行情的起點在2020年7-8月份,當時價格處在歷史低位約為1650-1850元/噸,目前這一次的上漲通道總共已經持續了近兩年的時間,漲幅也已接近200%。這樣的表現在整個鉀肥歷史上也足可以說是前不見古人,或許也可能后不見來者了。
五一后氯化鉀明明應該進入淡季,而且過高的價格及凄慘的下游行情之下,本來交投情況確實有所轉淡,雖不見得能落多少,但也不至于繼續漲個沒完,起碼要歇一歇,緩一緩。但是一來本身仍具備持續看漲的條件(現貨貨源偏少,而內外巨大價差下業內對后期到貨始終有擔憂),二來近日尿素、一銨包括復合肥價格漲速加快,整體
化肥市場漲價氛圍就像5月份的氣溫一樣迅速高企,下游稍顯恐慌,氯化鉀小憩的漲價情緒也再次被點燃,提前釋放了出來。
保供穩價,人人有責。近日市場上也不完全是支撐漲價的消息,今天筆者摘出四則新聞并簡單解讀,并非否定漲價趨勢,但求讓市場稍稍降溫,可以多一些思考。
鹽湖回答了一個提問
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公司氯化鉀調價后3980元/噸,居然比國儲價格還低460元/噸,比國際價格低1000元/噸,公司能否公布鉀肥銷售前五大客戶?并說明銷售價格的合理性?作為小股東,有權了解公司經營中的奇異之處。
對此鹽湖股份(000792.SZ)4月29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根據鉀肥?場狀況,公司95%氯化鉀出廠價調整為3980元/噸,公司鉀肥銷售渠道經過多年的運營,已建立了比較穩定的營銷模式,銷售以直供客戶為主,代理為輔,直供客戶多為大型復合肥企業。
筆者幫著繼續補充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港口價格雖然漲破5000元/噸,但前不久國儲投放定價為港口統一價4450元/噸,當時匯率6.6,很明顯這個價格主要是參照590美元/噸的大合同成本價制訂,鹽湖公司最新價格為3980元/噸出廠,火運到站價是4380元/噸,明顯這也是對照國儲投放價格制訂,這一點投資者的提問本身存在一些問題,應該是對行業不太了解,不過鹽湖的這個價格是剛剛調漲上來的,漲幅480元/噸,其前期3900元/噸的到站價的的確確是大幅低于國儲投放價格,更別說市場價了;其次,市場價格已經漲到4900-5300元/噸,但國儲投放和鹽湖的價格遠低于此,這說明政府保供穩價的調控政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為
化肥穩價、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
不管怎么說,不管是國儲投放,還是被壓制的國產鉀龍頭的官價,這些都體現出了政府的宏觀調控,也體現出龍頭企業一定的責任擔當,它會一直存在,并起到效果。
海關更新了一條數據
中國海關初步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當月中國進口各種肥料85.9萬噸,同比降幅為35.8%。按照經驗,猜測4月份氯化鉀的進口量應至少可以達到70萬噸。那么一到4月份總進口量就會達到280萬噸以上。
這樣的數量表面看同比減少了大概20%,但是縱觀近些年,這個數字也算不上特別少,尤其是在高價下需求明顯已經減量的情況下(比如曼海姆硫酸鉀,去年1-4月份的平均開工率為78%,今年僅39%,正好是去年的一半,這就大概減少了約30萬噸的氯化鉀需求,而復合肥行情同樣不理想,疫情影響下的東北市場需求也可想而知)。關于2022年氯化鉀供需情況,筆者會在下一篇再仔細討論,總之氯化鉀未必有現在所表現出來的或者大家所擔憂的那么緊張。之所以緊張,與預期對操作的導向作用有關,或者意味著社會庫存很可能超出我們的想象。
湛江港到了一船貨物
五一假期,湛江港在滿足疫情防控要求基礎上,日夜兩班連續開斗卸貨,并緊密銜接灌裝、裝車及運輸環節,實現了車船直取,48小時就完成了7萬噸
化肥從靠泊、通關、灌裝運輸到農戶手中全過程,提高了保供效率。
據悉,當前正值南方用鉀旺季,湛江港集團于5月2日迎來中化
化肥有限公司從加拿大進口的2022合同項下的首艘鉀肥船順利抵港開卸,該輪貨物在湛江港卸船、灌包、裝車,并迅速通過鐵路、公路運輸到廣東、廣西、海南、云南、四川、湖南等地的田間地頭。
這則新聞的重點在"中化
化肥有限公司從加拿大進口的2022合同項下的首艘鉀肥船順利抵港"。據了解兩個月前中化與加鉀確定了60萬噸±10%的本年度長協,價格為590美元/噸到岸。目前第一艘船到了,第二艘、第三艘還會遠嗎?是,大家的擔心也都是有道理的,但是也沒有明確的消息說到不了不是?去年東南亞、巴西到岸價從240-245美元/噸漲到600-800美元/噸,我國大合同的價格僅247美元/噸,我們以256.5美元/噸的均價還是進口到了756.6萬噸的氯化鉀。目前前者的到岸價漲到900-1200美元/噸,我國大合同價格為590美元/噸,我方的價格可并不低了,而且兩年價差對比可還是縮小了的。所以大家的憂慮更多的體現在世界缺失了兩俄后,需求遠大于供給,可能不夠分了,而不應該是在價格對比上。對此,請接著往下看。
重慶也到了一列貨物
近日,一趟滿載約1500噸白俄羅斯進口鉀肥的中歐班列(渝新歐)成功運抵重慶團結村車站,并陸續轉運至全國等地,為我國春耕備耕再添助力。此趟班列的成功運行,標志著中歐班列(渝新歐)鉀肥進口實現常態化。
為全力保障鉀肥這一戰略性資源的供應穩定,助推"三農"工作順利開展,1月20日,渝新歐成功發出了首趟"萬象一重慶"鉀肥進口專列,為打好春耕生產第一仗,確保全年農業生產開好頭、起好步打下了堅實基礎。今年來,中歐班列(渝新歐)已累計進口鉀肥超4000噸。
雖然中歐班列的運力有限,但是它的目的地相比傳統邊貿陸運進口更加豐富和深入,而無論是傳統陸運口岸的進口還是中歐班列,甚至包括中老鐵路,這些來自鐵路的氯化鉀進口渠道都有提升的潛力,尤其是在當前的高價和高利潤時期。而隨著陸運進口數量的增加和貨源的深入,不僅可能對整體市場供需產生影響,甚至對原本的"港口-邊貿-國產"三方市場的定價原則產生影響。筆者一直強調,鐵路進口將是未來氯化鉀價格最大的風險因素。
總而言之,從各種蛛絲馬跡我們還是找到了一些不一樣的消息,希望在整體
化肥市場如火如荼的漲價熱浪下,給大家提供一絲冷靜思考的機會。并不是說漲價就完全不對,或許也還有別的方法來解決
化肥漲價可能帶來的麻煩,但是在我們還沒有找到這個方法之前,還是應該想辦法對脫韁的野馬加以馴服。
想隨時隨地及時把握詳細而準確的鉀肥等
化肥行情及相關信息,了解肥料市場走勢,請持續關注中國
化肥網(官網:m.whjmrh.com或手機APP:m.whjmrh.com/app或微信公眾平臺:fert-cn)。本網分析及行情數據中如有您想深入了解的部分,可致電咨詢熱線0451-88001128,成為中肥會員,享受更多特權!(中國
化肥網 作者阿杜/審稿車艷紅)